恆生指數由早期18,000點附近,反彈到20,000點左右,不經不覺間已經反彈了大約2,000點。
前文<<播種期>>中提及到,曾經在不明朗的環境下買了些股票,現在回望,盈富基金(2800)及匯豐控股(5)已經開始發芽。
若將未兌現回報(股價升幅)作為成長速度,組合內的盈富基金幼苗比匯控為佳。但若將派息因素計算在內,那麼兩棵幼苗的高度便不相伯仲。
發了芽的幼苗,自然可以收割,賣給其他有需要之人。但我是否只著重眼前這些微利嗎?自視為一名長線投資者,理應不會這麼短視吧?更何況當初買入的時候,已有長期持有的準備。
但會否重覆大約半年前,工商銀行(1398)的錯誤?當時股價已經由買入價升了約10%,但由於沒升夠20%,所以繼續持有。後來工行股價一直向下,直到現在,已離買入價有一段距離。(詳情有參考前文<<引誘>>)
現在回看繼續持有工行這決定,是否錯誤呢?若計算回報,答案肯定是。但我不後悔當天沒有拋售它,因為這行為(短炒獲利)和我的理念不同,這算是死不悔改吧!
所以組合內的幼苗,我仍會等待它們長大。到時拿果子去賣(賺取股息),還是整棵樹賣掉(賺取差價),便再看當時環境及資產本身的質數了。
我同意
回覆刪除多謝
刪除人性當然想賺到盡
回覆刪除我不想貪字得個貧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