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四個交易日,滬深300指數兩日內觸動熔斷機制(circuit breaker)。首次是在1月4日,即2016年第1個交易日,下午1時12分,滬深300指數觸發5%熔斷閾值,市場需要暫停交易15分鐘。重新開市後僅過了6分鐘,即下午1時33分,滬深300指數便觸發7%熔斷閾值,市場全日暫停交易。
第2次是在1月7日,短短幾分鐘內跌便了5%及7%,市場只是交易了13分鐘便全日停止,創下史上最短交易紀錄,市場抱怨四起,中國證監會同日深夜緊急宣布暫停實施熔斷機制。
甚麼是熔斷機制?
所謂“熔斷”制度,就是在期貨交易中,當價格波幅觸及所規定的點數時,交易隨之停止一段時間,或交易可以繼續進行,但價幅不能超過規定點數之外的一種交易制度。由於這種情況與保險絲在過量電流通過時會熔斷而使得電器受到保護相似,故形象地稱之為熔斷制度。
從上段文字來看,熔斷機制應該是一種保護措施,目的是令投資者可以冷靜一下,或讓時間沖淡一些不利消息,讓投資者能消化一下。
熔斷機制推出,是因為2015年引發的股災,國家隊出場救市不果後,政府便推出熔斷機制來,從而減少股市的波動。這個構想應是參照美國經歷1987年股災
後,在1988所推行的政策。可惜這個措施,對中國股民來說是比較陌生,再加上中國股市偏向波動,機制實行起來,對市場產生一定的混亂。
但為何保護措施變不能保護市場?
中國證監會雖然聲稱熔斷機制不是市場大跌的主因,但是熔斷機制有一定磁吸效應,導致股指加速觸碰熔斷閾值,起了助跌的作用。而所謂的磁吸效應是指同方向的投資者害怕沒有了流動性而搶先交易,反方向的投資者等待更好的價格而暫停交易,造成股指加速到達了熔斷閾值。這也令市場產生混亂,怨聲四起。
這件事有何啟示?
很多時,政府想保護某些事情,往往都是好心做壞事,結果會和預期出現反差,今次事件便是一例。幸好今次事件所付出的成本,相對起國家隊出場救市應該較少吧?期望中國政府日後推出政策都是三思而後行,肯讓市場自行調節。而作為一名小投資者,只能更小心地向前行,不要忘記政策風險這一環。
其實我從不關注這機制。
回覆刪除本來也不關注,可是機制推出4日,觸動了2次,或多或少影響了香港的市場(即增加了香港市場的風險)。為了認識更多,才爬文研究一下。
刪除我好奇的是,熔斷後證券行員工係咪可以收工,哈哈
回覆刪除聞說他們是放工了,但這也影響了他們的收入。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