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1日 星期日

錢生錢,再生錢 (III)

錢生錢,再生錢 (II)中提及,要抵押自住樓套現買高息產品,並不乎合自己所選之路,惟有靠儲蓄,得到第一筆資金,然後將它滾大。

大學畢業便需投身社會,開始賺取人工。由於父母一向教導我要有儲蓄習慣,所以就算月薪再低,我仍堅持將一定的金額儲起來,為未來打下基礎。


可是在低息環境下,放在銀行的存款,利息少得可憐,我只好另尋出路。作為投資新手,覺得較為安全的投資工具,便是基金。它的優勢是投資金額不需太多,還可以運用每月供款,即平均成本法,減低每次投資的金額。

尋覓理想的基金時,發現基金有些不會派息,有些每年或每半年派息,有些則每月派息。而有派息的基金,亦分為單位派息及現金派息。五花百門,一時難以決擇。

經過一輪探究,總算有結論。單位派息,即會獲得基金單位。若只考慮單位,不理會價格,算術上是可獲得複利效果。而現金派息則實際些,每次派息則會將錢存入戶口之中。若不將現金再投入基金,便得不到複利的威力。

想要錢生錢,運用複利才是王道。選單位派息的基金,雖然簡單地能得到單位上的複利效果,但難保每單位的價格下跌,得不嘗失。購入現金派息的基金,可以選擇購買其它優質基金,增加組合的靈活性,亦可達到分散目的。

用現金派息再投入基金有一個亦好亦壞的地方,就是本金不夠大時,要等待一段很長的時間,才能湊夠最少購買基金的金額。好的地方是能分隔一段長時間買入,分散了某些風險,壞的地方是不能把握一些機會。只是萬事起頭難,只需要個系統開始運作,假以時日,本金夠大時,便可補足這缺點。而且這一壞點並非不可補救,只要有額外的金錢投入,混合現金派息,便可捕捉機會。

然而,購買基金必須繳交認購費及管理費,有些甚至有贖回費。這都會增加了組合的成本,只是要每月都有利息收入,又想獲得分散風險的優勢,這些成本只能乖乖地奉上。

基金的本金夠大時,便可利用當中的利息,結合每月工資剩下的金錢,投入另外一個區域之中。經過多年的建立,基金區域已經差不多可以獨自營運,另一區域(港股)亦差不多完成。現在正擴展第三及第四區域,可能要將港股區域重新組合,將當中的ETF分拆出來,成為一個低風險區域,而ELI則成為一個高風險區域。而ELI得到的回報,則用來優化基金區。

我的目標仍是不用時刻留意巿場變化,做些自己喜歡做的事,萬一發生任何意外,亦可令家庭生活無憂。

4 則留言:

  1. 所以人開始時應要學懂儲蓄,即使父親是富翁,這是所有投資的基本功。

    回覆刪除
  2. ELI 其實只是一short put,自己做組合會更實際。

    回覆刪除
    回覆
    1. 高手的話,按自己意思做組合確實更合適。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