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6日 星期二

靠儲蓄達到第一桶金

在GOOGLE搜尋第一桶金時,發現一桶金可相等於一百萬至兩百四十萬之間。根據個人感覺,一百萬是較多文章提及。無論是台灣還是香港,都有提及一百萬,但切勿忽略貨幣!按2017年5月的匯率計算,新台幣一百萬大約為港元二十六萬。可以說,一桶金等於一百萬,只是大眾將一大筆錢形象化了。

回想過去,甚麼時間開始擁有第一桶金呢?而是如何得到第一桶金呢?


擁用個人的第一金,應是進入社會大學十年內獲得。得到的方法前期主要靠工資,後期靠賣罐頭(這只是個代名詞,不要以為是真)。而無論是前期還是後期,投資金融產品亦有些幫助。

自己比較幸運,曾經分享過從少已養成儲蓄習慣。當要進入社會大學時,銀行儲摺已有一定存款。當中來源有農曆年長輩給的紅封包,在中、大學時做兼職得來的工錢等等。

或許有人會認為,踏入社會後便立即有兩、三萬人工。可惜現實是殘酷的,我第一份的正職,只有港幣5000元,較做兼職還要低!在收到第一次全職的人工時,並沒有任何的驚喜,只有覺得太少的滋味。

這份工只維持了一個很短暫的時間,試用期還未夠,已主動遞交辭職信。之後找了兩份要返國內的工作,而財富的累積便是從這時開始。

那時的僱主是香港的公司,工資是參照香港的標準,而工作範圍主要在香港及廣東省的工廠區。若要往內地公幹,僱主會提供住宿,早午晚三餐全包。若對住和食沒甚麼要求,即可省下很多金錢。

晚上要出外,運用些少關係,便能用廠車。二、三線地區的消費一般比城市便宜,支出能有效地控制。如有幸要招待貴賓,當晚的消費可申請津貼,對於要達成儲蓄目標,亦有幫助。

到了儲蓄一定金額後,我便買入一些基金。當時購買了兩類的基金,自己定義為:

(1) 資本增值為主,不會派息的(或每年派息一次,仲可能是派基金單位,並不是現金)。
(2) 增加現金為主,每月會派發現金

那時前者的選擇很多,後者的選擇甚少。但當後者的選擇漸多時,便開始將前者的回報,作為增持後者的資金,讓自己每月多添些現金。至於港股,亦有買入,但因考慮到不是每天都在香港,股市的變化,未必能即時能作出反應,所以投放在股市的資金比投放在基金的為少。

到了每月的現金入息有一定的程度,受到工字不出頭的影響,便辭工轉行賣罐頭。雖則老闆當時正籌備在美國上市,連海外的審計員亦已飛到國內進行審計的工作,當時的上司也提出上市後會論功行嘗,可惜我心意已決,加上心中評估能在美國上市的機會不大,最後收拾袍服,獨自離開公司。

決定賣罐頭後,每天早上便準備罐頭,下午賣給消費者。初時,最低的月薪試過跌至港幣5000元,幸好有基金每月派發現金作補貼,稍為紓緩生活的壓力。人工沒有了一大截,儲蓄的速度便慢下許多,而距離個人擁有一百萬流動資產的目標好像變得遙遠。

順利挨過首12個月,賣罐頭的生意穩定下來,人工回升,早上亦無需要趕工,可以瞓到自然醒。後來曾增聘員工,本想減輕一下自己的負擔,怎料換來負面影響,唯有斬纜收場。

在經營罐頭生意後的某一天,發覺銀行寄來的月結單,金額已升到七個位的數字,那時便知道已踏入另外一個階段,向下一個目標出發。

這裡沒有借貸運用槓捍,沒有加按收租,更沒有進行債基方案,只是穩陣地不要讓資金蝕掉。靠工資,往上爬,加些幸運,選中基金,都可以是一條出路。當然懂得利用機會,存到百萬的時間可大為縮短,但我深信一將功名萬骨枯的道理。花多些時間,將自己增值,同時鞏固自己的資產,然後讓它漸漸膨漲,總好過被別人一口吞併。

6 則留言:

  1. 期待睇到狸貓兄既罐頭生意發展成點!

    回覆刪除
  2. 鑵頭生意已成過去?
    現在打工是否更好?

    我第一個七位都係靠工作.

    回覆刪除
    回覆
    1. 罐頭生意有其他人打理。

      現在8成時間打工,2成時間開罐頭。

      刪除
  3. 精彩呀,原來狸貓兄都做過老闆,好期待之後既發展呀

    回覆刪除
    回覆
    1. 已沒有甚麼打理,現在已變回一般打工仔。

      刪除